- 大富科技(300134)4月18日主力利来国际下载资金净买入828317万元
- 利来国际网址海南特色热带食品研究院成立
- 注塑机受益公司名单在这(4月18日)利来国际app
- 利来国际app宁夏灵武市举办循环经济产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
联系人: 利来国际
手机: 14447573846
电话: 400-179-0896
邮箱: https://www.bufangwu.net
地址: 利来国际有限公司
利来国际app饮品“两杯” 产值百亿
一片片茶园承载着无限希望,一粒粒咖啡“串”出美味生活,一座座庄园点亮“假日经济”。云南省普洱市以茶闻名,因咖啡焕发生机。其主城区思茅区种植茶叶35万亩,咖啡23万亩,是普洱茶原产地和核心产区,也是全国重要的咖啡产区。
近年来,思茅区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任务,着力推动茶叶与咖啡两大产业产学研一体化、绿色种植基地规模化、生产加工园区化、市场营销的品牌化,形成科技示范引领、文旅互动融合发展格局,让“一杯茶、一杯咖啡”成为造富一方的主导产业。2024年,全区茶叶和咖啡产业综合产值达163亿元。
思茅区有云南农业大学普洱校区、普洱学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普洱茶研究院、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等多所科研院校,长期以来为当地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但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之初,依然存在科研和生产实践脱节、农技人员远离农村、产品精深加工研究不深、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等问题。”区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杨正兰说。
为推动产业提质发展,利来国际思茅区自产业园建设以来,将产学研一体化视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与本地及全国多所科研院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搭建起集科研、教育、产业于一体的创新平台。平台构建起上下游紧密合作、共同参与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其中普洱茶研究院(普洱咖啡研究所)在茶园立体高效生态种植、红茶数控发酵、食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技术突破,并通过产业园创新平台迅速落地转化。
副院长刘丽说,研究院在立体高效生态茶园构建技术研究方面开展了茶树-沉香、茶树-滇黄精、茶树-沉香-滇黄精、茶树-沉香-滇黄精-食用菌等立体种植模式研究,并建立试验示范基地400余亩。综合来看,立体生态茶园可丰富茶园的生物多样性,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茶叶品质提升。目前,立体种植技术已经在多个茶园得到推广。
在南屏镇整碗村普洱祖祥公司茶园,一行行茶树间种植的豆科作物被翻压进土壤中为茶树提供绿肥。公司副总经理董天武说,得益于产业园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推动,他们茶园正在与中国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合作,在茶与绿肥间作培肥地力机制与关键技术等方面展开实地研究,并在技术成熟后陆续推广应用。
据区茶特中心项目股股长蒋晶晶介绍,科研机构、企业和市场的深度融合与良性互动,也为思茅区咖啡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种植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工环节研发出低温慢烘等技术,最大程度保留了咖啡的香气和风味。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研发的“微纳米气泡技术脱除咖啡果胶及果胶环保应用研究”技术成果,有效解决了咖啡加工过程中的果胶处理难题,不仅提高了咖啡的品质,还减少了环境污染。
长期以来,普洱茶产品主要是砖、饼、坨三种形态,咖啡则主要作为原料销往国际市场。这种状况既不能满足消费者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也不利于产业发展壮大。
对此,思茅区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依托产学研创新平台,持续加大新产品研发。其中茶叶除了传统的普洱茶、红茶、绿茶等产品外,还开发出了茶饮料、茶食品、茶多酚等深加工产品,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咖啡加工则不断创新加工工艺,推出了挂耳咖啡、咖啡浓缩液、冻干咖啡等多元化产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普洱咖啡研究所实验室主任季爱兵说,这几年研究所以普洱小粒咖啡为原料,研发出咖啡系列日用品,咖啡红果醋、咖啡果粉、咖啡叶子茶等产品,并充分利用传统加工工艺剩下的弃物,研发出咖啡果皮茶。“目前我们已经制定出咖啡果皮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为下一步产业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产业园入驻企业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公司主要从事生物普洱茶科技研发、即饮普洱茶饮料标准化生产和销售。这几年在产业园建设推动下,公司继承传统加工工艺,通过系统探索和自主研发,建成适合大叶种茶鲜叶加工自动化、标准化、清洁化鲜叶加工生产线,并推出调味速溶茶、口服液、瓶盖茶等19款产品。
“我们现在已经完全突破普洱茶传统的砖、饼、坨产品形态,通过茶叶数字化自动提取线,逐步建立起多个速溶茶产品序列,同步研发出草本类调合口味陈皮、糯香、菊花、红枣、玫瑰等产品。这样把消费者泡茶的过程前移到标准化车间,也不断丰富了产品类型。”公司技术总监戚亚辉说,目前速溶茶在提取技术上已不存在什么难度,“但要让每个批次的产品都保持一种风味,就要从原料开始严格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标准化控制。”
据介绍,产业园建设以来,思茅区茶叶和咖啡产品除形态多样化外,还呈现出口味丰富多元、功能拓展多元、跨界搭配等特征,有力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有了多元化产品,产业园为推动产品实现高价值,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一方面不断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另一方面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将文化创意融入农特产品,借助产品美学价值实现经济价值。
区茶特中心信息股股长鲁友平说,产业园将茶叶和咖啡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采取“基地+加工+品牌+文旅”的模式,打造了一批集生产加工、文化体验、产品品鉴、市场销售等业态于一体的特色庄园,点亮“假日经济”。目前全区共建成茶叶庄园11个,咖啡庄园12个。游客可以在庄园里参观茶叶和咖啡种植基地,了解茶叶和咖啡的制作过程,品尝新鲜出炉的茶叶和咖啡,感受浓郁的茶文化和咖啡文化。
创立于2015年的原生庄园拥有1800亩生态茶园。庄园将“文化、休闲、观光、体验”融入“茶旅”融合新路子,用茶叶溯源的方式,进一步拓展规模、提升品质、打造特色品牌,助推茶产业转型升级。
春节期间,位于南屏镇的普洱银生茶庄园迎来研学的“新手茶农”。他们在茶园师傅的指导下,变身茶农,逐步体验普洱茶采摘、制作、冲泡,品茶香、看茶景、寻茶趣,沉浸式感受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魅力。
同时随着普洱咖啡的火爆出圈,爱伲、小凹子、野鸭塘河谷、大开河等咖啡庄园根据自身优势特色,升级改造成为集种植、加工、品鉴和旅游体验等于一体的综合庄园,为游客带来独一无二的体验感,又让游客在体验咖啡文化的同时成为思茅咖啡的忠实消费者。
这两年,位于南岛河村的小凹子咖啡庄园带动签约合作农户,通过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匠心坚守下开拓,新增多功能咖啡体验接待中心、研学体验区、半自动化生产加工区以及配套生活区。“要做出好的咖啡就需要在新品种引进、种植管理、加工工艺方面不断投入。而如果只是给国际市场提供原料,我们的咖啡产业受价格波动影响很难持续稳定发展。”庄园相关负责人廖洪文说,思茅区通过发展咖啡庄园,促进农旅融合,持续让游客体验咖啡文化,培养出一批固定客户,从而实现优质优价,优价反过来又成为促进产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数据显示,利来国际2025年春节假期,作为云南“避寒游”和旅居热门目的地,思茅区以茶咖文化、生态民宿和特色餐饮为核心,共接待旅游者148万余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2%。
一片片茶园承载着无限希望,一粒粒咖啡“串”出美味生活,一座座庄园点亮“假日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