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来国际平台共3家稀土永磁概念龙头值得研究(2025422)
- 利来国际入口创世纪2024年营收突破46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激增212%
- 利来国际官网智造赋能 绿色筑梦 千年舟智能工厂展现高质量发展本领
- 打造全链条多业态数智化农牧产业示范园——中滨平凉红牛产利来国际app业园项目建设见闻
联系人: 利来国际
手机: 11075951063
电话: 400-724-1218
邮箱: https://www.bufangwu.net
地址: 利来国际有限公司
利来国际下载2025年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辽宁省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拥有深厚的产业积淀和独特的技术优势。2025年,在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下,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既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挑
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辽宁省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拥有深厚的产业积淀和独特的技术优势。2025年,在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下,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既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
2025年,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十五五”规划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1330亿元,同比增长11.7%。在各细分领域,航空装备产业规模预计达120亿元,同比增长15%;机器人产业规模预计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25%;数控机床行业规模预计达180亿元,同比增长12%;能源装备行业规模预计达1250亿元,同比增长10%。这些数据充分表明,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在规模上实现了稳步增长,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辽宁省在航空装备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中航沈飞作为核心企业,承担着C919、C929等国产大飞机关键部件的研发任务,月交付能力提升至16架份。航宇智造大蒙皮生产线项目正式投产,覆盖空客A220、A320及中国商飞全机型蒙皮制造,利来国际月产能达16架份,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沈阳航空航天城已集聚130家科研生产单位,形成了“头部企业+高校院所+民企”的集群化格局。技术层面,沈阳飞机工业集团突破钛合金3D打印技术,材料强度提升40%;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研发的航空复合材料智能检测系统,检测效率提高3倍。政策层面,《先进装备制造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航空零部件生产和大部件转包规模位居国内前列,通用飞机本地配套率超70%。
机器人产业是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另一大亮点。2025年,辽宁机器人产业链包括“核心零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应用服务”四大环节。技术层面,新松机器人攻克谐波减速器技术,传动精度达1角秒;拓荆科技突破真空机械臂技术,应用于半导体设备领域。政策层面,沈阳市推进机器人未来城、新松无人系统产业园建设,构建“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成为新风口,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已实现工业场景自主导航。医疗机器人加速落地,东软医疗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0%。“机器人+”战略推动行业应用深化,沈阳机床集团的机床机器人系统使生产效率提升40%。
数控机床行业在高端化与智能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2025年,辽宁数控机床产业链涵盖“基础材料→功能部件→整机制造→系统集成”全环节。技术层面,沈阳机床集团突破高速电主轴技术,转速达30000rpm;大连机床集团研发的复合加工中心实现“铣削—车削—磨削”一体化。政策层面,辽宁省推进高档数控系统智能化技术攻关,国产数控系统在七轴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的示范应用取得突破。绿色制造成为行业共识,沈阳机床集团的干式切削技术使切削液消耗降低90%。AI技术赋能机床智能化,大连机床集团的智能诊断系统使设备故障预测准确率达95%。国际合作深化,沈阳机床与德国DMG MORI共建研发中心,推动高端数控机床技术升级。
能源装备行业在绿色转型与国际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5年,辽宁能源装备产业链涵盖“发电设备→输配电设备→储能设备→新能源装备”全环节。技术层面,沈阳鼓风机集团突破百万千瓦级核主泵技术,振动噪声降低至国际领先水平;大连华锐重工研发的12MW海上风电整机实现国产化替代。政策层面,辽宁省推进能源装备“两化融合”,数字化设计使研发周期缩短40%。氢能装备成为新增长点,大连冰山集团研发的9N级气体纯化器应用于氢能产业链。国际市场拓展深化,沈阳变压器集团的变压器产品出口至80多个国家和地区。
辽宁省已形成以沈阳、大连为核心,辐射鞍山、本溪、锦州等地的产业集群。沈阳市铁西区和大连市两大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集聚了大量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在重大技术装备研发、设计和制造方面,辽宁省具备较强的能力,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掌握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十五五”规划前景预测研究报告》分析预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将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加速迈进。在高端化方面,企业将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例如,在航空装备领域,将进一步提升大飞机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在数控机床领域,将加快发展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的高端数控机床。在智能化方面,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与装备制造深度融合,推动产品智能化、生产智能化和管理智能化。例如,智能机器人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
绿色化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辽宁省将加大对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例如,在能源装备领域,将加快发展清洁能源装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数控机床领域,将推广绿色制造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服务化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企业将从单纯的产品制造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变,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解决方案。例如,机器人企业将提供机器人租赁、维护保养、利来国际技术培训等一站式服务。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将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场。一方面,企业将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知名企业开展技术合作、项目合作和市场合作,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例如,沈阳机床与德国DMG MORI共建研发中心,共同开展高端数控机床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另一方面,企业将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提高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例如,沈阳变压器集团的变压器产品出口至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将继续扩大出口规模。
创新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辽宁省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例如,围绕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优势领域,组织龙头企业牵头构建创新联合体,整合省内外创新资源,共同承担重大专项,着力攻克面向产业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人才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支撑。辽宁省将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人才。例如,加强与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
产业链协同不足:虽然辽宁省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还不够紧密,存在信息不对称、配套能力不足等问题,影响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创新要素集聚滞后:与发达地区相比,辽宁省在创新要素集聚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如高端人才短缺、科研投入不足、创新平台不完善等,制约了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数字化转型动能欠缺:部分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不足,缺乏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和人才储备不足,导致数字化转型进展缓慢。
加强产业链协同:建立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加强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交流,提高产业链的配套能力和协同效应。例如,搭建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和资源整合。
集聚创新要素: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完善创新政策体系,吸引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例如,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
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和引导,提高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大对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例如,开展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如需了解更多高端装备制造行业报告的具体情况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十五五”规划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3000+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