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来国际18款禁用看黄a入口V
- 济南二机床再获超百台数控机床订单蛇年实现“开门红”利来国际网址
- 新春走利来国际平台基层 蛇年坚守不停工 冲刺新年开门红
- 纳米压印行业现状怎么样(2024年前三季度上市利来国际官网公司财报对比)
联系人: 利来国际
手机: 13860633554
电话: 400-353-8548
邮箱: https://www.bufangwu.net
地址: 利来国际有限公司
赋能乡村挥汗水 脚踏泥土映初心——东营市直第二十二批下派帮扶工作一年纪利来国际注册
岁月更迭,时序交替。2023年11月,东营市市直130名下派干部接过驻村帮扶的“接力棒”,肩负组织重托与群众期盼,秉持区域化帮扶理念,奔赴109个帮扶村,开启下派帮扶新征程。
一年来,他们满怀热忱,深入基层一线,扑下身子抓党建、谋发展、促振兴,在乡间小道上留下足迹,于广袤田野中挥洒汗水,奋战在乡村产业发展前沿。他们在引领全市109个帮扶村发展的基础上,包村联片,抱团发展,引领周边240个村携手共进、共同富裕,以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以实干担当赢得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认可。
走进广饶县花官镇杨王村,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门前金黄玉米堆积如山,满载杏鲍菇等食用菌的货车按时启程。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另外一幅景象。
过去的杨王村,村集体负债过重,村级工作一度运行困难,村庄发展停滞不前、精气神严重不足。2021年,市政府办公室下派干部到村后,带着村“两委”干部积极做好债务化解,利来国际登录为村集体“止住了血”。
“止血仅是开端,伤口痊愈并实现造血才是关键。”从上一批手中接过接力棒,市政府办公室新一轮驻杨王村高飞说道。到村后,他迅速理清思路,积极推动各党支部与杨王村党支部之间“结对子、多帮一”,共同开展组织活动、共享党建资源、共解发展难题,努力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
如今,以驻村为纽带,杨王村与市政府机关各党支部、东赵村等村党支部、恒鹏卫品等企业党支部、广饶县职业中专等学校党支部建立了联建共建关系,共同探索解决了一批制约农村发展的难题;先后争取资金800多万元,实施了党群服务中心、村史馆、村道路及生产路和地方沟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集体收入每年新增20多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由1.8万元提高到4.2万元。
像杨王村这样,在党建引领下蓬勃发展的帮扶村还有不少。广大下派干部紧紧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把建强班子、带好队伍贯穿工作全过程,开展专题宣讲、主题党课等活动967次,组织联建共建活动329次,提升党群服务中心33处,举办培训班108场次,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一年来,帮扶村吸纳入党积极分子171人,发展党员94人,培养后备干部200人,回引人才88人,健全村级事务管理制度217个,完善民主议事规则、村规民约153个,村级治理更加规范。
在党建引领下,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凸显,党建品牌熠熠生辉。东营区史口镇东一村借助市派帮扶“东风”,引领新风气、新风尚,实现带头发展、率先发展,创建“东风行”党建品牌;垦利区垦利街道北尚屋村以藕为媒串起“莲藕产业链”,推进莲藕产业“四化”发展,打造“荷美尚村心向党”党建品牌
在红光渔业办事处老十五村,渔船在完成捕鱼使命后,停靠在穿村而过的河流之畔,成为住宿的妙处。不远处的垂钓基地内,游客拿着鱼竿,体验渔家别样风情;陆上赶海小乐园内,儿童们蹚着海水,玩水、扒沙、捡贝壳,尽享赶海乐趣。利来国际登录远处成片的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今年国庆期间,我们村来了近10万人,整体收入可达380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崔建玉说,“在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下派干部帮助下,依托丰富的渔业资源,村民不仅吃上了渔业饭,更吃上了文旅饭。”
下派帮扶的一年里,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驻垦利区老十五村杨建新深挖渔业产业潜力,多次邀请专家指导海水虾蟹养殖、海产品加工等发展,推动“传统养殖”变身“现代渔业”;协助村“两委”积极探索“农业+生态”“渔业+旅游”“休闲+体验”新模式,建立完善以一产渔业养殖、二产渔品加工、三产电商销售和休闲旅游的产业链条,推动老渔村走出了一条“渔业强、渔村美、渔民富”的渔文旅融合发展共富新路径,最终实现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
产业振兴是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也是下派帮扶工作的关键所在。广饶县稻庄镇王口村走出了一条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发展产业的新路子。
在北冬虫草高端食用菌项目生育室里,近万盆北冬虫草整齐排列在架子上,在纯净适宜的环境中茁壮生长。“北冬虫草项目在今年5月底投产,每天产出鲜草8吨左右,供不应求。”东营市宏源食品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温朋飞笑着说道。
项目的成功投产,得益于市应急局驻广饶县稻庄镇王口村工作队的努力。刚到村没多久,工作队成员就多次到外地种植基地、实验室考察学习羊肚菌、蓝莓、虫草花等经济作物栽培种植技术,并参加首届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学习了食用菌产业在种植技术、品种培育、加工工艺、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和经验,为北冬虫草顺利落地投产积累了大量经验。短短半年时间,该项目就已吸纳村内40人就业,带动村集体增收12万元。
同时,工作队还积极推动电商助农,推进开启“直播间”,打开乡村名优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助力乡村振兴。依托财政帮扶资金,将闲置的小学改造成电商实践基地,通过创业指导和扶持,鼓励青年返乡从事农村电商行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我们已经与广饶县多个电商、物流、供应链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吸引返乡大学生2人从事电商直播,其中一人为2024年省优秀大学毕业生。”驻王口村工作队队长王相懿说道。
各展其长、兴旺发展的特色产业,是广大下派干部找准帮扶村比较优势,精准发力、久久为功的成果。一年来,广大下派干部坚持把育产业、谋发展、促共富作为关键之举,积极探索强村富民实践路径,将项目帮扶作为重要任务,谋划项目280个,通过项目论证,确定实施项目174个,投入帮扶资金5100余万元,撬动11.4亿元。
前不久,在第136届广交会上传来好消息,参展的垦利区垦利街道东宋村草编收获颇丰,签订意向订单20余个,寄出样品1000余件。“采购商到访量完全超出预期,但我们完全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东宋村草编“CEO”崔其云自信满满。
这份自信源于东宋村草编产业依托的东宋裕农草编工艺品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下派驻村干部的帮助下,我们确立了通过草编这一产业发展致富的路子,并成立了合作社。”东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丁开军说道,“我们制作的筐、包、盘等多种产品,远销欧美日韩及东南亚等地,实现了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合作社里有近三十名老人长期从事编织,2023年实现编织增收150余万元,村集体年增收5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随着帮扶工作的深入,驻东宋村石永奇带着“组团帮片区、示范带全域”帮扶理念,与村“两委”共同将参与编织的群众联合起来,在全市设立近20个“联合共富工坊”,先后免费开展培训300余场次,培训群众5000余人次,增加群众就业400余人。在推动草编产业发展中,合作社始终聚焦“订单集散中心、加工培训中心”功能定位,实行“五统一”管理,实现群众致富和村集体增收双赢共富。
东宋村草编产业发展路径,是片区抱团发展的缩影。如今,东营区以麻湾西瓜为核心组建了麻湾片区,小麻湾村辐射带动周边麻一、麻二、麻三、谢何4个村,带动周边村就业120人,增加群众收入3万元,增加周边村集体收入10万元;河口区孤岛镇西韩村辐射带动渔村、镇苑村就业50人,增加群众收入120万元,增加辐射村集体收入30万元;广饶县东赵村辐射带动前刘、大桓台、西桓台3个村,年带动周边村就业80人,增加群众收入114万元,增加周边村集体收入25万元
“今年,市委对驻村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落实帮扶任务的同时,要做到驻村联片区,以点带面,共同发展。市直的109个下派帮扶村产业联动周边240个村,预计年内可带动周边村集体增收1200万元左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群介绍。
“走,叫上老伙计,一起去村口。”谈笑间,东营区牛庄镇大杜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幸福家园”四个大字便映入眼帘,老人们直奔“幸福食堂”。食堂内,桌椅整齐、窗明几净、饭菜飘香。老人们笑得开怀:“大家一起吃饭,人多热闹,心情那叫一个好!”
小食堂,大民生。大杜村的幸福食堂解决的不仅是老年人吃饭的问题,还促进了老人之间的交流和社会交往,让老人们切实感受到了家乡的温度。“幸福食堂”是市法院驻牛庄镇大杜村下派干部帮扶项目大杜“幸福家园”老年服务中心其中的一部分,该项目集幸福食堂、娱乐休闲、健康养生、便民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不断提升村民幸福感。
小事不小视,服务暖民心。下派帮扶是民心工程,针对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现状,广大下派干部聚焦“一老一小”,办实事、出实招,用一件件实事写满了群众的幸福清单。
驻东营区工作队以“金晖助老”“牵手关爱”为主题,累计开展生活照料、家务整理、学业辅导、纾困解难等志愿服务246次,实施“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帮助19名困境儿童打造独立空间。驻河口区工作队组织开展“五一槐花节”助农活动,通过直播,助力滞销农产品销售;组织力量实施无人机“一喷三防”作业,对河口街道20个村、2.38万亩麦田进行了联动联防、统管统控。驻垦利区工作队争取省市资金,救助困境儿童20名、困境妇女18名。驻广饶县工作队实施“暖心惠民”行动,开展义诊、义剪、萤火虫课堂等助老扶幼志愿服务活动60次,关注特殊人群需求,陆续投用“幸福食堂”2处,积极推动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立项建设。驻利津县工作队充分发挥派出单位的职能优势,推动实施暖心惠民实事54项,共开展文艺、普法、医疗下乡等活动177次。
基础设施完备度是村民“看得见”的幸福。广大下派干部全力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市委政研室驻永安镇东九村下派干部协调争取项目资金实施的道路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新建道路900米,连接三段“断头路”,实现村内道路全部连通,后续将在道路两边铺设花砖进一步硬化美化。市委网信办驻郝家镇孟家村下派干部协调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实施的基础设施提升项目顺利完工,完成道路沥青罩面3350余平方米,新建混凝土道路1860余平方米,铺设地沟600余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3盏,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村容村貌也在持续改善提升。市文化和旅游局驻孤岛镇西韩村下派干部在村开展绿化提升行动,共改造村内绿化带1500余平方米,草坪1000余平方米,种植绿植200余棵;市住房城建管理局、市自然保护区管委会等单位,共为帮扶村安装路灯198盏;市信访局驻盐窝镇魏村下派干部协调市体育局为村安装单杠、篮球架、扭腰器、引体训练器等体育器材14件,对村内健身器材进行了更新。
如今,帮扶村的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东营区积极组织开展“舞动千万家,扭起秧歌过大年”“进千村乐万家”文化惠民演出、前进村消夏晚会暨第一届啤酒节等文化活动18次;河口区协调建设致公书屋,为群众提供图书1.56万余册,组织开展了新村融合“村BA”篮球邀请赛;广饶县在春节、六一、七一、中秋等节日,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11场次
时间,是常量,也是奋斗者的变量。300多个日日夜夜,市直第二十二批下派帮扶干部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为东营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书写了乡村振兴的美丽篇章!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市融媒体中心、东营日报、东营广播电视台、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爱东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市融媒体中心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市融媒体中心所属包括但不限于东营日报、东营广播电视台、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爱东营等媒体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市融媒体中心、东营日报、东营广播电视台、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爱东营”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如对稿件内容有疑义,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东营市融媒体中心 东营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鲁ICP备05023236号鲁新闻备案号201054601 鲁公网安备521号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148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东城府前大街73号 邮编:257091 电话 邮箱:举报电话